我2022年夏天到重庆旅游时,当跟当地出租车司机聊天,好几个出租车司机都说巴南区地位很特殊:
“以前重庆四川这块地叫巴蜀之国,蜀国是成都,巴国就是重庆(始建于30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,北周武成三年改称巴县),巴县是巴南区的前身,是重庆的老市中心,是市中心城区,重庆以前和四川连在一起的时候,原来的老重庆就叫巴县,除了现渝中区范围的重庆府城,嘉陵江以南的地区都是老巴县的范围。整个重庆有一大半以上的面积都在巴县,
重庆成为直辖市后,重庆就把巴县很多地方单独划出来成立了区,如九龙坡区、大渡口区、沙坪坝区、南岸区等,巴南区至今也是重庆9个主城区里面积最大的区,所以巴南区真的是重庆核心中的核心的主城区,正儿八经的主城区。”
「巴人巴国巴郡巴县重庆巴南区300万年变迁史
以下内容参考文献来源:《世本》,《山海经》,《战国策·秦策》,《后汉书·南蛮西南夷列传》,《伏羲廪君与白虎-谭庆虎》、《巴人与白虎崇拜探源》,巴南电视台综合频道《听见老巴县》等,
巴国巴郡巴县重庆巴南区,最早得有巴人,巴人是伏羲氏后裔,战神白虎是巴人唯一部落图腾,先祖廪君,原名巴氏子务相。如今土家族就是巴人直系后裔,巴人最早记载于秦汉时期的典籍《世本》,《山海经》,《后汉书》,
《世本》记载:“廪君之先,出自巫诞(巫师的意思,我四川也流行这个道法,正统五雷仙法是经张天师奏与玉皇大帝批准的,相当灵验)”,
《世本》记载:“巴郡南郡蛮,本有五姓,巴氏、樊氏、相氏、谭氏、郑氏,皆出五落钟离山。廪君名曰务相, 姓巴氏, 与樊氏、谭氏、相氏、郑氏凡五姓,俱出争神。乃共掷剑于石穴 ,约能中者奉以为君,巴氏子务相独中之,众皆叹。
《后汉书·南蛮西南夷列传》记载:“廪君死,魂魄世为白虎,巴人以虎饮人血,遂以人伺焉。”廪君虽并非巴人始祖,但却是巴人尊奉的英雄式国君。据史书记载,廪君死后幻化成白虎。由此,白虎成为巴人的图腾,巴人崇白虎之风由廪君始。
《山海经·海内经》:“西南有巴国,太嗥生咸鸟,咸鸟生乘厘,乘厘生后照,后照是始为巴人。”巴氏子务相为巴人后裔,后照是巴人得姓始祖,后照先祖又是伏羲,因而巴氏子务相自然便是太嗥伏羲氏的后裔。出处有2个:
1,伏羲(生活在旧石器晚期,距今约300万年)的重孙后照出生之后,正值炎黄时代,黄帝崛起,南方神农势衰,东夷南蛮同受华夏族欺凌,无法在山东、淮河一带立足,故后照携族人南下巴,很快融为一体,巴氏先祖在巫风盛炽的苗蛮地区更是如鱼得水,为了适应新环境,他们非常聪明的易帜为蛇,号巴人。其寓意既可看作以巴陵(大蛇丘)之地名氏,又有寓意对其先祖伏羲女娲人手蛇身的认同与追思。
后照及其部落来到南方后便改为姓氏为巴。他率领东夷集团子民来到了三苗腹地洞庭湖地区。此地最显著的特征便是有大蛇出没,《山海经·海内南经》记载:南方有大蛇名为巴能吃大象,三年才将大象骨头吐出,巴蛇吞象的成语便来自于此。
由于巴蛇不仅吞象还吃人,刚刚抵达南方的东夷集团部落就遭到了巴蛇的吞食,因此后照命令东夷集团第一勇士羿斩杀巴蛇,羿奉命追赶巴蛇到洞庭湖,并成功将巴蛇斩首在洞庭湖中。巴蛇死后,其骨像山陵一样,因而后照将此地命名为巴陵。后照的子孙从此便以巴为氏,所以作为后照子孙的廪君巴氏子务相,自然姓巴。
2,巴人始祖伏羲、女娲均为人首蛇身,以玄鸟为图腾(玄鸟生商,商朝也以玄鸟为图腾,《史记-商本纪》有记载)。远古时期巴的字面意思就是蛇,因此以巴为姓。
东夷集团五大部落向西迁移,巴氏、樊氏、向氏、谭氏、郑氏五大姓向西一直迁移到武落钟离山之后,才有了五大姓争神的由来。而此时巴氏子务相在争神过程中胜利,巴氏胜出被称之为廪君,五大部落开始统一,皆称自己为巴人。廪君也就是从此时起,成为了巴人的共同先祖。
东夷集团虽然在与炎黄集团争锋中失败,被迫让出中原地区,一路西迁,但东夷集团其中一支迁移到天水,成了秦人,春秋战国后,一统华夏。
在武落钟离山原住民发音,老虎被称之为李父,廪君的“廪”又与李父的“李”发音相混(今天李姓的图腾也是白虎),因此廪君就成为了虎君。根据古籍记载,武落土著以虎为图腾,崇虎畏虎,尤其将白色的老虎尊为神。
白虎又与青龙、朱雀、玄武并列为四大神兽。白虎的另外一个形象是善战,白虎主杀伐,是巴人部落唯一图腾,也是巴人战神的化身。
土家族图腾——廪君殿内的白虎 人民日报记者 付文摄
公元前1066年初春,周武王联合八百诸侯,在今河南汲县一带,一举战胜了殷纣王的七十万军队,从而奠定了周朝“八百年天下”。在牧野大战中,巴人冲锋陷阵,歌舞以凌殷人,战功赫赫,彪炳千秋。事后,周天子分封诸侯,巴国为其一,
后来巴国定都江州。古之江州,即今之重庆。 巴人定都江州,巴国土地辽阔,疆域广大。据《华阳国志》载:“其地东至鱼腹,西至僰道,北接汉中,南极黔涪”。鱼腹,即今之奉节;僰道,说的今之宜宾;汉中,今属陕西;黔涪,指的是直辖后重庆酉,秀,贵州北部,湖南西北部,今天的重庆和大半个四川,都曾是巴国疆域,
《战国策·秦策》记载:公元前316年,巴蜀相攻,均求救于秦。秦王(秦惠王,车裂了商鞍的这位)想利用蜀有内乱之机,兴兵伐蜀。恰在此时,韩国入侵秦地,在攻韩还是伐蜀的问题上,秦王举棋不定,遂召集群臣商议。秦国大将司马错主张伐蜀,而张仪主张攻韩,秦王采纳了司马错的意见,一举灭蜀,为秦国的富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周赧王元年(公元前314年),秦在巴国旧域设县治理,置江州县,隶于巴郡。两汉时期设江州县,是巴郡的治地。
来源:《四川州县建置沿革图说》
来源: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
后来,秦置汉中郡、黔中郡,从旧巴国疆土中划出一部分,巴郡之地渐被分割。东汉刘璋领益州牧,将巴郡一分为三,依次名巴郡、巴西郡、巴东郡,遂有了“三巴”之称。这时的巴郡地盘较之秦初更小了,
南齐永明五年(公元487年),改江州县为垫江县,北周武成三年改称巴县,
老巴县一度就是重庆的代名词。老巴县则是明清开始的重庆府附廓县,除了现渝中区范围的重庆府城,嘉陵江以南的地区都是老巴县的范围,
清代巴县知县王尔鉴编修的乾隆《巴县志》。这部极具权威的重庆地方志书,将清乾隆之前的巴县建置沿革做比较详细的梳理。在乾隆《巴县志·卷一》沿革部分,清楚的写到“武成三年改巴县,废枳垫江二县入焉”。也就是说在北周武成三年,公元561年,重庆开始称巴县。治今重庆市巴南区。为巴郡治。隋开皇初为渝州治,大业初为巴郡治。唐、北宋为渝州治。南宋淳熙末后为重庆府治。元为重庆路治。明、清为重庆府治。1913年废府留县。1949年迁治马王坪,1952年迁治南温泉,1954年迁治鱼洞镇。1994年改设重庆市巴南区
巴县地名儿却实打实沿用了一千四百余年,这在中国历史上也属不多见。自巴县命名起,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里,巴县县域却屡经变更、拆分。影响比较大有三次:
第一次是清乾隆十九年,实行“江巴分治”,江北厅从巴县划出,自此巴县失去重庆长江以北大片富庶区域的管辖权。
第二次是在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以后的1932年。从这年冬天开始的数月时间内,制定并实施了重庆市和巴县的界线划定∶长江北岸从红岩嘴起,经姚公场(在浮图关)至小阳洞大江边止;长江南岸从千经岩沟起经南城坪、海棠溪、弹子石至苦竹林大江边止。这次划界,巴县的县城全部及城郊的两姚公场、南城坪(今南坪)、海棠溪、弹子石等场镇划入了市区。
民国时期巴县地图
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,国民政府迁都重庆。1940年9月,国民政府定重庆为陪都。为适应陪都建设所需,重庆市政区域又再次向巴县行政区域扩展,又划了大片区域归市。特别是龙隐镇(今天磁器口、沙坪坝、小龙坎一带)的划出,遭到巴县百姓的抵制。因为当时的龙隐镇当时巴县的工业区,最为富庶,是巴县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地。这一僵局最终还是由蒋介石发布手令,国民政府强压之下才勉强执行。1940年9月,重庆市政府和巴县正式办理了市县新界的勘划事宜,巴县的县域再一次改变。
民国时期,经历次划地后,巴县幅员面积仍有2917.12平方公里。
新中国成立之后,巴县先后属川东区璧山专区,1951年1月改属重庆市,1953年2月划属四川省江津专区,1958年11月重新隶属于重庆市。从重庆市正式建市开始,重庆市区不断扩建、发展,先后从巴县划出区域设立九龙坡区、大渡口区、沙坪坝区、南岸区等。
巴县政府随之几易其所,先后迁往南城坪(今南坪)、人和场(今华岩镇)、马王坪(今李家沱)、南泉,直到1954年1月最后落户鱼洞。」
——end——
作者:李奎霖